[ 2013-6-14 ]伊波拉病毒

編輯:補健Diy    |   點擊率:879 次

伊波拉病毒

 

今年2月,西非洲的畿內亞境內發現「伊波拉病毒」的感染個案;到4月尾,該地確診病例迅速攀升到221宗,其中146人死亡;疫情亦波及至利比里亞,至今被估計已伊波拉病毒在非洲西部多個國家迅速蔓延,在利比里亞、塞拉利昂、幾內亞以及尼日利亞等已經有1,552人死於伊波拉疫情。世衛組織官員估計,感染人數可能高達2萬人。

 

伊波拉病毒主要經由血液及體液(例如唾沫、精液)感染,所以未及沙士般可怕。

 

在人體中,伊波拉病毒所感染的,主要是免疫系統中的「巨噬細胞」。 首先須了解:伊波拉病毒有七個遺傳基因(一個基因可以衍生一個蛋白質),依序是:NP─VP35─VP40─GP─VP30─VP24─L。

根據哈佛大學學者的研究,病毒的最外層,其實是「被感染細胞」的細胞膜,它主要是由GP蛋白質基因衍生的。因此,伊波拉病毒入侵細胞,GP蛋白質的關鍵。

 

令伊波拉病毒離開「被感染細胞」的方法

伊波拉病毒選擇「感染」的是,免疫系統中的巨噬細胞。原來巨噬細胞表面上有一些「清道夫受體」Scavenger Receptor,它能把伊波拉病毒「吃掉」成為「核內體」。

有一種蛋白質名NPC1,會令巨噬細胞吸收「伊波拉病毒」,隨即就會被受到病毒的感染。所以,若能抑制NPC1,伊波拉病毒便無法感染巨噬細胞。有一組河南衡陽大學學者發現,只要提升了一種酵素- AMPK (腺苷單磷酸活化蛋白激酶,AMP-Activated Protein Kinase, NPC1就能夠被抑制。

 

在這方面,補健食品「五羥黃酮(Quercetin)苦瓜素(Bitter Melon)的複方能有助提升AMPK在人體內的濃度。

 

當人體已經感染伊波拉病毒的入侵,那又該怎辦?

「伊波拉病毒」主要攻擊人體內免疫系統中的巨噬細胞,並會令巨噬細胞分泌大量白介素(TNF), 受到白介素(TNF)的刺激,血管內壁的內皮細胞會分泌組織因子(Tissue Factor),它會令血液中的「纖維原蛋白」Fibrinogen互相糾纏,繼而將血管封閉,「敗血症」Sepsis就此產生,罹患敗血症的病人,體內血管相繼被封,各器官再沒有氧氣和營養,因此會慢慢漸逐衰竭。

 

專家認為這個困局是可以求助於一個叫NAC「乙醯半胱胺酸」(N-Acetyl Cysteine)的抗氧化劑,經「點滴」輸入血管,它可以有助抑制巨噬細胞分泌大量白介素(TNF)。

 

伊波拉先前說是世紀絕症,到現在美國也有較新藥物說可以用付治療,但未必是100%之100%,患者可以因而致死的機率是一半一半(50%)。

話雖如此,我們仍不應掉以輕心。主要原因,在於這個病的病徵狀,例如喉嚨痛、肌肉酸痛、惡心、嘔吐、腹瀉甚至出血等,與其他很多經由細菌或病毒帶來的疾病徵狀十分相似;須要小心的,不單單是病人,也包括那些與病人接觸者。

 

補健DIY